資陽網訊(實習生 陽丹 全媒體記者 李曉菊 劉一笑)水稻是資陽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安岳縣岳新鄉通過探索稻田綜合種養模式,既保證了糧食產量,又保護了生態環境,實現了生態保護和糧食增收的共同發展。
眼下,位于安岳縣岳新鄉桃坎村稻漁綜合種養基地的53.6畝水稻進入了關鍵養護期,管護人員正通過提灌為稻田灌水,以保證稻谷的正常生長,8月中上旬,就可以對水稻進行一次收割。
稻谷。
近年來,隨著“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實施,如何根據岳新實際加強糧食作物的耕種也成為了岳新發展的新方向。2022年,岳新鄉結合桃坎村地勢較為平緩、水源較為充足等地理優勢,帶動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對田型進行“小改大”“散改整”調整,整合項目資金完善路網、渠網、田網等硬件設施后,以基礎設施入股的形式,建成了種養結合、一田兩用的稻漁綜合種養基地。
“去年通過‘公司+農戶+集體經濟’的模式,村集體經濟收益近10萬元,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村民們的反響非常好?!卑苍揽h岳新鄉鄉長何波告訴記者,“稻魚共生”模式下,一塊田可實現雙豐收:一季水稻畝產1000斤,再生稻畝產300斤,合計收益為3500元/畝;魚每畝收獲400斤,畝產值可達4800元,每畝純利潤最高可達到5000元左右,經濟效益遠超過常規水稻種植收益。
桃坎村稻魚綜合種養。
在此模式下,一方面,稻田可為稻花魚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稻田水體的含氧量高,魚放養密度低,魚的發病率低,不需要使用藥劑;另一方面,稻花魚以稻田中的飛蟲、草、浮游生物為食,可有效減少水稻蟲草害的發生,排泄的糞便也成為了天然的有機肥,在稻田種植及魚苗養殖過程中實現了化肥、農藥的零使用。稻魚共作,不但實現了經濟效益雙增收,更促進了生態效益的提升,真正實現了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鄉村高質量發展。
禪團村稻魚綜合種養。
“由于桃坎村的稻魚工程收益較好,因此我們今年又針對禪團村,發展了該項目,第一期總共整治田土150多畝,目前已經栽插完畢,魚苗也已經放養下去,希望今年能夠達到畝產上萬的收益?!焙尾ㄕf,下一步計劃借助禪團村緊鄰存水量達16萬方的團堡水庫這一優勢,力爭在今年年底前將禪團村的稻魚綜合種養規模發展至400 畝。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轉載要求:轉載之圖片、文件,鏈接請不要盜鏈到本站,亦不能抹去我站點水印。
下載‘資陽觀察’APP 了解更多新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