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資陽市樂至縣河湖長制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積極推進河湖長制從“有名有實”向“有能有效”轉變,探索創新實施基層河湖管護“31411”樂至模式,強化監督考核資金激勵,全面提升管護水平和能力,把治理一條河,生態一個縣的工作要求落到實處,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打通河湖管護“最后一公里”,打造幸福河湖的“3.0版本”。
建立全覆蓋管護新機制
激發河湖管護新活力
(一)全面提檔升級。在持續推動“行政河長+技術河長+法治河長”的基礎上,結合樂至實際,先后通過全縣總河長大會、政府常務會和縣委常委會審議,以總河長辦名義印發實施《樂至縣“31411”基層河湖管護實施方案》,全縣244個涉及河流和水庫的村(社區)全部成立河長工作室,組建規模適度“四員”隊伍(巡護網格員、宣傳教導員、生態協管員、民主監督員),設立一個鄉風文明生態超市,成立一個民主監督站。細化工作任務和方案,實現全縣20條縣級河流、63條支流、104座水庫全覆蓋管護和監督、考核、獎懲、激勵的工作閉環。
(二)嚴格人員選聘。依據因需設崗、因地制宜原則,根據各村(社區)實際,依托基層黨組織成立河長工作室,由村黨組織書記(主任)擔任河長工作室主任,統籌負責全村河湖長制工作。由縣河長辦統一制定巡護網格員、宣傳教導員、生態協管員、民主監督員的聘請程序,明確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等內容。目前,全縣已成立村級河長工作室和民主監督站各244個,聘請義務巡護網格員1206名、宣傳教導員1521名、生態協管員1329名、民主監督員300名。
(三)強化專業培訓。按照“以點帶面”全覆蓋的原則,由縣河長辦邀請生態環境等部門專家對21個鄉鎮(街道)河湖長制工作分管領導、河長辦工作人員和村級河長代表,到具有村級河湖管護代表性的村進行現場實地培訓。由各鄉鎮(街道)負責組織培訓各村級河長、巡護網格員、宣傳教導員、生態協管員、民主監督員,重點以河湖及水利工程管護標準、法規政策以及巡河APP軟件使用等內容,每年開展不少于1次的專業培訓。今年以來,縣河長辦已組織開展培訓2次,共150余人,21個鄉鎮(街道)累計開展培訓40余次,共5000余人。
建立全過程管理新模式
挖掘河湖管護新潛力
(一)日常管理規范化。村級河長統籌負責全村河湖長制工作,確保鄉風文明生態超市正常運行,督促巡護網格員開展志愿巡河,及時記錄問題并移交生態協管員處理;宣傳教導員向村民(游客)宣講河湖長制知識,引導大家愛河護河;生態協管員常態化開展河湖管護、治理,及時對巡護網格員提交的問題進行銷號;民主監督員監督基層河湖管護、治理成效和基層河湖長履職,實現全過程管理和指導。今年共開展巡護2萬余次,解決問題500余個,開展宣傳教導1000余次,民主監督50余次。
(二)社會參與精細化。鼓勵將“三不四要”(不亂扔、不亂排、不亂占,要自覺、要勸導、要反應、要共享)等河湖保護治理要求,納入村規民約,規范群眾行為。設立鄉風文明生態超市評比細則,落實獎勵物資,定期開展積分評比,通過用評比積分在鄉風文明生態超市兌換日常生活用品等形式,激勵和獎勵積極參與河湖管護治理的群眾。全縣已成立鄉風文明生態超市244個,開展積分評比300余次。
(三)分類管護標準化。以村(社區)為單位,根據河流分布情況,進行因地制宜分類,將縣域內244個有河流管護任務的村(社區)分為A類(4個重點流域的6條河流干流涉及村)100個、B類(其余14條縣級河流干流涉及村)64個、C類(63條支流涉及村)80個,若該村(社區)既有干流又有支流,以干流涉及的村(社區)為主設定類別。
建立全覆蓋管護新機制
激發河湖管護新活力
(一)強化資金保障??h政府每個實施年度投入350萬元納入財政預算,作為基層河湖長制管護資金,鼓勵由村集體經濟出資設立“ 河湖管護”激勵資金。一是明確每個A類村(社區)每年2萬元河湖激勵基金,每個B類村(社區)每年1萬元河湖激勵基金,每個C類村(社區)每年0.5萬元河湖激勵基金,全縣 244個村(社區)每年所需激勵資金共304萬元,用于鄉風文明生態超市評比機制、農村河湖管護等經費保障。二是根據樂至縣總河長辦公室關于印發《樂至縣河湖長制特色亮點村(社區)創建評估工作方案(試行)》(樂總河長辦發〔2022〕8號)的文件,對年度考核排名前三的鄉鎮(街道)分別激勵10萬元、6萬元、3萬元,對本年度河湖長制年終考核較上年度進步最大鄉鎮(街道)激勵1萬元,每年激勵1次,共20萬元。三是對照創建縣級特色亮點示范村(社區)方案,由各鄉鎮(街道)每年初上報縣級特色亮點村(社區)創建名單,縣河長辦每年底開展考評,對考評結果排在全縣前5名的村(社區),分別給予1萬元的激勵,每年激勵1次,共5萬元。
(二)逗硬監督考核。細化基層河湖長制體系建設,切實發揮監督考核的激勵和約束作用。一是建立樂至縣“河湖長制+民主監督”工作機制,依托民主監督工作站監督基層河湖長制工作落地落實;二是制定樂至縣河湖長制“分流域督查+全過程督辦+年度考核通報”管理實施方案,形成工作閉環。三是分別制定樂至縣基層河湖管護A類、B類、C類村(社區)考核細則,明確指標、分值和評分標準,由27個縣級聯絡部門牽頭,每年12月底對基層河湖管護責任村(社區)進行分類集中考核,結果報縣河長辦匯總。四是考核實行百分制,A類村(社區)每分為200元,B類村(社區)每分為100元,C類村(社區)每分為50元,考核分值作為兌現河湖長制激勵資金的重要依據,考核結果不滿60分的村(社區)不參與當年激勵資金兌換,考核結余資金和預算剩余資金作為加分保障金。五是縣河長辦將基層河湖長制工作落實情況納入對21個鄉鎮(街道)、27個縣級聯絡部門年度考核內容,促進基層河湖管護有效落實。
(三)確保取得實效。以“有陣地、有隊伍、有考核、有資金、有監督”的五有標準,確保全縣河湖長制各項工作落地落實。一是按照樂至縣總河長辦公室關于印發《樂至縣河湖長制激勵機制實施方案》(樂總河長辦發〔2022〕9號)的文件,在給予資金激勵基礎上,每年通報表揚先進集體和個人,形成“比學趕超”良好氛圍和工作導向。二是通過創新建立健全河湖長制監督考核激勵制度,充分調動各相關部門、鄉鎮(街道)、村(社區)河湖長制工作積極性,加快河湖長制在村級層面落地落實,促進河湖長制工作開新“花”結“實”果。三是注重宣傳引導,積極開展“幸福河湖潤帥鄉”等活動,多次在中國水利報、樂至融媒等各級媒體報道樂至縣河湖長制工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河湖管護、監督,推動河道村級自治,不斷強化村民保護河道管護意識,營造了全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河湖長制的濃厚氛圍。截至目前,全縣四個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達標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持續穩定達標;成功創建市級河湖長制特色亮點鎮1個、市級河湖長制特色亮點村4個。2022年度河湖長制年度考核排名全市第一。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轉載要求:轉載之圖片、文件,鏈接請不要盜鏈到本站,亦不能抹去我站點水印。
下載‘資陽觀察’APP 了解更多新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