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40℃
不少人想到的是最近天氣
但近期讓很多家長揪心的40℃
卻是自家孩子突發高燒
最近有不少爸媽
在社交媒體發帖
抱著身體滾燙的孩子
急急忙忙來到醫院
才知道病癥是“皰疹性咽峽炎”
更有家庭大寶二寶都被傳染了
不少家長也留言表示
自己孩子最近中招了
浙大兒院感染科主任黃麗素透露,隨著夏天的到來,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進入高發季,目前每天門診都會碰到相關患兒前來就診,尤其是皰疹性咽峽炎,在數量上比較多。
圖源:浙大兒院
從家長們的留言來看
孩子發高燒、嘴巴痛、起紅疹等
是普遍癥狀
那么,皰疹性咽峽炎到底是什么???
該如何處理?
皰疹性咽峽炎是什么???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春夏季是流行季節,經糞—口途徑、呼吸道飛沫、接觸患兒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
哪些是高發人群?
不同年齡組的人群均可患病,1—6 歲學齡前兒童是高發人群,在托幼機構、早教機構、社區等易感人群較為集中的場所易發生聚集性病例。
皰疹性咽峽炎有什么癥狀?
(1)急性起病,常突發發熱和咽痛,多為低熱或中度發熱,部分患兒熱度會高達40℃以上,可引起驚厥,高燒一般在 2—4 天;
(2)可伴隨咳嗽、流涕、嘔吐、腹瀉,有時有頭痛、腹痛或肌痛,咽痛重者可影響吞咽;
(3)發熱期間年齡較大兒童可出現精神差或嗜睡、食欲差,年幼患兒因口腔疼痛出現流涎、哭鬧、厭食,個別患兒癥狀重,多發生在3歲以下兒童,表現為持續發熱且不易退、易驚、肢體抖動、呼吸、心率增快等類似重癥手足口病臨床表現。
(4)局部體征:初起時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皰疹,周圍有紅暈,直徑2—4mm, 數目多少不等,1-2天后破潰形成小潰瘍,此類黏膜疹多見于咽腭弓、軟腭、懸雍垂及扁桃體上,也可見于口腔其他部位。
(5)個別重癥患兒會出現腦炎、無菌性腦膜炎、急性遲緩性麻痹、肺水腫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
與手足口病、合胞病毒感染、
流感癥狀相比,
皰疹性咽峽炎癥狀有何不同?
(1)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都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的病原體均為柯薩奇病毒 A 型(CV-A)和腸道病毒 71 型(EV-71)。
皰疹性咽峽炎主要表現為咽峽部、口腔黏膜部位的皰疹、潰瘍等,病變比較局限,不會出現其他部位皮疹;
但手足口病除咽峽部皰疹外,還經常出現手、足、臀部肛周甚至四肢皮膚等部位的皮疹皰疹。
需要注意:手足口病早期可僅表現為皰疹性咽峽炎。
(2)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相比,皰疹性咽峽炎的呼吸道癥狀較輕,較少出現喘息氣促、低氧血癥、肺炎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常見癥狀。
(3)流行性感冒具有明顯的季節流行特征,通常在冬春季高發,除發熱、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還可表現為乏力、頭痛、肌肉酸痛不適等,全身癥狀比較明顯;而皰疹性咽峽炎春夏季多發,除發熱、口咽部皰疹外,一般全身癥狀較輕微。
孩子得了皰疹性咽峽炎
應該如何處理?
庖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病毒感染性疾病,目前無特效藥物治療,主要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
一般處理辦法:
①注意隔離,做好呼吸道隔離,居家隔離2周。
②注意休息,保持室內清潔及空氣流通。
③清淡飲食,不宜進食過燙、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應進流食或半流食,飲食應少食多餐。
④做好口腔護理,飯后淡鹽水或生理鹽水漱口,低齡患兒可以用生理鹽水擦拭口腔。
⑤進食困難及高熱不退的患兒應適當補液,以防止電解質紊亂。
⑥病情觀察,密切觀察體溫,警惕高熱驚厥發生;密切觀察患兒精神狀況和飲食狀態,如有無精神差、嗜睡、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等。應注意并發癥的發生。
如何預防?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勤洗手,不要讓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兒童玩具和常接觸到的物品應當定期進行清潔消毒。避免與皰疹性咽峽炎的兒童密切接觸。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轉載要求:轉載之圖片、文件,鏈接請不要盜鏈到本站,亦不能抹去我站點水印。
下載‘資陽觀察’APP 了解更多新鮮資訊